湿地科普 | 蜻蜓的精彩瞬间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篇《小池》。池塘中细流的泉水、影绰的树影、露尖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诗中翩翩起舞的蜻蜓让初夏时节美丽的池塘充满了生机与灵动。如果说池中的蜻蜓迷恋小荷,那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蜻蜓却对嫩绿的芦苇情有独钟。
蜻蜓是一类比较原始且种类较少的昆虫。全世界已知蜻蜓5600余种。其中,中国仅有250多种。他们捕食苍蝇、蚊子、叶蝉等多种农林牧业害虫,是食肉性无脊椎动物。
“蜻蜓点水”是蜻蜓将卵产在水中,一生只有卵、幼虫(稚虫)和成虫3个阶段,其不同种类的幼虫生活在水中的时间是不同的,少则一年左右,多则要苦熬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虫。
蜻蜓的幼虫,对汞和镉都具有富集性,可以用来监测水环境污染,因此常常被用作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近两年,张掖湿地蜻蜓数量明显增多,标志着湿地水环境的健康水平持续向好。
图/文:杨芙晖
编辑:单婵娟
审核:张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