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国际湿地城市
什么是国际湿地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是指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成员国政府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颁发“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的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申报流程
2017年初,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国大会首次提出在全球范围启动“国际湿地城市”认证。通过认证引起各国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倡导城市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保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密切关系,实现湿地的合理永续利用。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先由各国政府提名,经联合国旗下国家政府间机构——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评估认证,最终向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的城市授牌颁奖。“国际湿地城市”的申报与创建,代表了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国际湿地城市申报条件
1.行政区域内应当有一处(含以上)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或者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或者国家湿地公园等,并且湿地率在10%以上,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
2.已经把湿地保护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了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基本保障了湿地保护修复投入需求。
3.已经成立湿地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配置专职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4.已经颁布湿地保护相关法规规章,并且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体系。
5.已经建立专门的湿地宣教场所,面向公众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建立了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组织公众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和相关知识传播活动。
我国国际湿地城市
湖北省武汉市
(部分资料摘自《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暂行办法》)
编辑:梁雅琼
审核:张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