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科普 | “水葫芦”-小鸊鷉
最近,在张掖湿地博物馆周边的的湖面上有几只“小黑点”漂浮着,一会快速潜入水里,一会又从另一边水面浮出,动作灵活,行踪难寻。经过仔细辨认,原来它们是小鸊鷉(pì tī)。小鸊鷉浮在水上就像一只短短的、圆圆的葫芦,所以又有“水葫芦”之称。
每年4月至5月是小鸊鷉的交配期,雄性小鸊鷉会在求偶时发出繁殖季节特有的叫声,短暂的“求婚仪式”以后的小鸊鷉夫妇就开始筑巢生儿育女,它们忙着搭巢育儿,成双成对相互追逐嬉戏的场景给湿地景色带来了新的生机。
小鸊鷉是早成鸟,破壳后的次日就能下水。或许是因为体型娇小、通体黑色居多而让人不易发现,待长到成年后,便有成年人的巴掌那么大。成年的小鸊鷉血红的脖颈、嘴角上重重的乳白、还有那炯炯有神的小眼睛,总能引得人们驻足拍照且百照不厌。
它们通常在白天活动觅食,捕食以潜水追捕为主。食物主要以捕捉的小鱼为主,也会捕捉小虾子或水中的小型节肢动物,偶尔也吃水草等少量水生植物,喜单独或小群在水上游荡,一遇惊扰,立即就会潜入水中,特别的机警。
现在,小鸊鷉已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图片:杨芙晖
供稿:单婵娟
编辑:梁雅琼
审核:张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