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科普 | 湿地小精灵—水鹨
近日,在博物馆周边拍鸟时,发现了几只形似麻雀的小鸟,迅速抓拍下来以后发现,原来是水鹨(liù)。
水鹨,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它的体长约17厘米,体羽偏灰色,上体具褐色纵纹,尤以头部较明显,下体灰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外侧尾羽具白,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
水鹨看起来跟一只麻雀差不多大小,长相也和麻雀非常相似,与麻雀不同的地方在于,水鹨是会奔跑的。麻雀在陆地上一般都是蹦蹦跳跳的走,而水鹨却可以在陆地上快速奔跑,这有利于它们更便捷的觅食,此外再加上水鹨性情机警,所以很少有猎食者能够捕击到它们。
水鹨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草地、农田等地带。通常会单独或者成对活动,有时候也会集成群体活动。它们在受惊之后常常会飞到树上,在停息的时候好似有多动症,总是上下摆动尾巴。它们主要的食物是一些昆虫,有时候也会吃苔藓、谷粒、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此外,水鹨还是优秀的筑巢师,它们的巢穴会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而定,有的建筑在湖畔草地,有的建筑在森林中,有的则是利用地面的凹陷。总之水鹨非常懂得因地制宜地营造栖身之所。这一点也是麻雀比不了的。
另外水鹨的繁殖能力也很强,一般来说雌性水鹨一胎可以产下四五枚鸟卵,并且只需要两星期的时间幼鸟便能破壳而出,它们的生存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如今,水鹨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供稿:单婵娟
编辑:梁雅琼
审核:张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