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科普|湿地之友——渔鸥
渔鸥,属鸻形目鸥科,是形体较大的背灰色鸥。常在水上休息。常见于大型湖泊。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渔鸥或在水面嬉戏、或在高空飞舞,它们飞翔的姿态轻快无比。
渔鸥是一种漂亮的鸟儿,近距离观察:它有一个黑色的脑袋,上下两片白“眼皮”使得眼睛不被黑色的脑袋掩盖,嘴厚重且色彩有异。这种黑脑袋且嘴巴颜色艳丽的形象是渔鸥的繁殖羽,也叫夏羽或婚羽,通俗说就是渔鸥穿上了婚纱,是渔鸥性成熟的标志。
冬季渔鸥的羽毛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脑袋上的黑色消失变成了白色,眼周有了一些暗斑,嘴巴上的红色大部分也消失了,非常好区分。
渔鸥天生胆子大,偷蛋、打群架、胁迫别的鸟儿为它抓鱼,所以又有“贼鸥”的称号。尽管这样,渔鸥依然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和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是受到保护的鸟儿哦。
近年来,随着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碧波粼粼,鱼潜鸥翔,人与动物在自然中和谐相处,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此栖息繁衍。
供稿:梁雅琼
编辑:梁雅琼
审核:张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