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故事 | “布谷鸟”大杜鹃的传说
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主要是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杜鹃鸟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体长不一,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有三分之一的杜鹃有巢寄生现象。它属于林业益鸟。
其中大杜鹃叫声似“布谷、布谷”所以又叫布谷鸟,也叫“子规”、“杜宇”。关于杜鹃的传说故事有很多,最典型的传说就是望帝化鹃的故事。
四声杜鹃
相传在古蜀国,四川盆地经常洪水横流,巴蜀人民终年挣扎在避水逃难中,望帝杜宇任命鳖灵担任蜀相整治洪水,鳖灵在巫山一带开凿石壁,经过数年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将今天的巫峡开凿畅通,彻底治理了水患,于是望帝杜宇便主动把君主之位禅让给了鳖灵。杜宇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竟然传来了流言,说杜宇是因为同鳖灵的妻子私通,所以才羞愧让位的。受此打击,杜宇一病不起,含恨逝去。然而,他的魂魄不忍离开蜀地人民,化身为鸟,昼夜鸣叫,声音凄切,乃至泪尽而啼血,而啼出的血, 便化成了杜鹃花。川中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君主,便把这种鸟叫做“杜鹃”,以表达对望帝杜宇的怀念。“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故事凄惨中透着美丽,现实生活中杜鹃鸟的故事却并不美丽。在杜鹃大家族中约有35%是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的。这其中便有大杜鹃,也就是布谷鸟。
大杜鹃
大杜鹃性格孤独,繁殖期不成对生活。交配后,雌鸟就准备产蛋,但它不自己筑巢。它会飞到其他鸟类的巢内,移走其它鸟类的蛋,用自己的蛋取而代之。经过“养母”的孵化,小杜鹃就会破壳而出,刚出生的小杜鹃就会把同巢中的其它鸟卵和幼雏挤出巢外。
在“养母”的喂养下,羽毛丰满的小杜鹃已经比喂养它的“养母”大了,原来的巢中已容不下它,但它还会停在巢旁的树枝上,“养母”仍不辞辛苦的尽力啄虫来喂养它;长大的小杜鹃就会被在附近活动的“生母”引走了,全不顾“养母”辛勤哺育之情。
可能是我们人类太过多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才是永恒的自然法则,也许正是这种繁衍方式,维持了相关鸟类数量的均衡,进而保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单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