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科普 | “萌萌哒”的外表下,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长(短)耳鸮[xiāo]是什么东东?”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但对“猫头鹰”“夜猫子”却没几个人感到陌生。老人爱说一句话就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认为夜猫子进宅,家里就会发生不幸的事。这完全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人的好运或者厄运并不会由一只鸟来决定。
“夜猫子”“猫头鹰”是鸮形目鸟的俗称,鸮形目鸟多数具有一个比较大的面盘,两只眼睛向前看,很多种类还具有耳羽簇,又因为它们的脸很像猫的脸,所以人们就把鸮类叫猫头鹰。同时,大部分鸮类为夜行性,因此又被称为“夜猫子”。鸮形目主要包括三个科:第一个是原鸮科,已经全部灭绝,只有化石记录;第二个是草鸮科,此类猫头鹰都有个桃心脸,种类比较少,外形比较相似;第三个科叫鸱鸮[chīxiāo]科。
短耳鸮
短耳鸮体长38~40厘米,黄褐色。翼长,面庞显著,棕黄色,并杂有黑褐色的羽干纹。眼为金黄色,眼圈暗色。面部眼周为黑色,眼先为白色,并缀有黑色羽毛。头顶两侧染有黑褐色,两簇耳羽簇短小、不甚显露,腹部羽毛具有纵纹。嘴和爪均为黑色。
短耳鸮与一般的鸮类不同,喜欢有草的开阔地,不喜欢上树,主要栖息在山林的灌木丛和草丛中,爱结成小群集居。常贴近地面滑翔,悄然无声。它们也能在白昼看见事物,但是在阳光下飞行不稳定,多在夜间捕食。
长耳鸮
长耳鸮的体长在30~40厘米左右,它主要栖息在北半球的森林地区,以鼠类、小型鸟类和昆虫为食。长耳鸮还有一个可爱的别名,叫做“长耳木兔”。得名原因之一是其身体的羽毛颜色与树干、树皮非常相似。此外,就是它的头顶上长着两只显眼的“耳朵”。但这两个萌萌的东西真的是它的耳朵吗?
长耳鸮头上这两个“萌点”同短耳鸮的一样是“耳羽簇”,耳羽簇本身和听力没什么关系,它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也是长耳鸮的警示标,可以随着情绪变化和生活需要竖起和放下。比如,当长耳鸮紧张或受惊的时候,耳羽簇会竖起来。当危险缓缓逼近,长耳鸮会弓着身子,双目圆瞪,翅膀怒张,耳羽簇直立,把自己装扮成一种可怕的“未知生物”,以此来威胁对手,吓退捕食者。而在飞行过程中,耳羽簇也可以适时放下,起到减小风阻的作用。还有些学者认为,耳羽簇是一种保护性的拟态,它看起来就像两片在随风摇曳的树叶,是一种精巧的伪装。
雕鸮
平均来说,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鸮就是雕鸮,体长58~71 cm,体重1.55~4.2kg,翼展160~188cm(不同来源的数据略有出入)。看似难逢敌手,但在体重方面毛腿渔鸮略胜一筹,这个没办法,因为雕鸮有一些亚种确实挺小。
雕鸮俗名大猫头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山地林间,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它是鸮中的大块头,体大有力,有能力制服狐狸、豪猪和野猫等动物,可以说雕鸮的食物几乎无所不包,只要是能找到的、能够进口的它统统拿来果腹。有些雕鸮甚至敢袭击比它大的苍鹰,雀鹰,隼等猛禽,但要降服雕鸮也只能是猛禽类,金雕等大型雕类是雕鸮的主要天敌,雕鸮生活在远离人区的森林,只有十分饥饿时才偷袭家禽家畜类,是以各种鼠类为主要食物,是对人类无害的猛禽!
关于猫头鹰的冷知识
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过惯了夜生活的猫头鹰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因而无法辨认色彩。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试想,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尚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