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科普 | 二十四节气与大自然---夏至·湿地
节气·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每年6月21日或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北纬23°26'),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日影短至,故为夏至。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夏至过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回归,从此白昼渐短,黑夜渐长,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鹿是哺乳纲偶蹄目的一科动物,典型的草食性动物。
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征,同时是争偶的武器,
其生长与脱落受脑下垂体和睾丸激素的影响。
初长出的角叫茸,长大干枯脱落。
鹿的全身均可入药,鹿茸、鹿胎、鹿鞭、鹿筋等无一不是珍贵的药材。
二候蝉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蝉是半翅目蝉科动物。
别名知了,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已记录约 2000 余种,
大部分体型不大,外骨骼很坚硬,双翅相当发达,多为透明或半透明。
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但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
三候半夏生:再过五日,半夏开始生长。
半夏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药草,块茎入药。
别称为水玉、地文、三步跳等近十几种,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溪边阴湿的草丛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目前中国除了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之外,半夏遍布全国。
诗词·欣赏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一片平静。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就像东边出太阳,西边还下着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夏至·湿地
2021年6月21日11时32分“夏至”到。夏至后,张掖的天气闷热起来,雨季如期到来。雨热同期的天气催生植物的肆意生长,湿地公园成为绿色的海洋。芦苇、香蒲、水葱、藨草相间分布,浩浩荡荡。碧水中莲叶、眼子菜、两栖蓼迎风荡漾,随处可见水鸟“父母”带领幼鸟练习游泳、捕食和飞翔。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绿意为游玩的人们带来一片清凉。
白骨顶鸡的宝宝长着红色的脑袋,艳丽可爱
仅一个月,绿头鸭宝宝已长大
涂着口红的赤嘴浅鸭与普通燕鸥和谐相处
大脑袋,白眼睛,全身栗色的白眼浅鸭也来亮相
孵化一月的凤头鸊鷉的宝宝终于出壳、出窝、下水了
藨草复穗状花序从叶丛中伸出也很美丽
只有清澈的水质才能滋养眼子菜的生长 (杨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