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黑河湿地“基地+研学”模式助推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立足自身实际,致力打造科普宣教亮点窗口,依托市域范围内丰富的湿地资源,围绕“基地+研学”的宣教体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强导师、志愿者培训工作,提升宣教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科普宣教活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公众教育需求。
一是构建“三合一”运行基础,打造生态教育特色品牌。通过打造“一间教室、一套课程、一支志愿教师队伍”建立了功能完备的自然教育基地,以自然体验、自然参与、自然学习、自然制作、自然劳动为主要形式,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宣传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生态保护理念,进一步弘扬黑河湿地生态文化,诠释湿地生态多元价值,着力打造了“张掖黑河湿地自然教育”这一特色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23年被中国林学会评为“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
二是拓展“湿地+”宣教体系,彰显多重生态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博物馆、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市内各类教育设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对接双碳战略、生物多样性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育人要求,着力挖掘出《探秘湿地博物馆》《湿地与水源》《湿地与昆虫》《湿地与传统节日》等8类湿地生态教育课程,4年来共开展活动200余场次,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张掖黑河湿地自然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湿地与绿色骑行”实践活动被评选为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主题系列湿地生态活动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评为2022年“绿色低碳”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最佳案例;“保护母亲河 生态青春行”生态教育活动荣获2023年度“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
三是促进“家校社”融合统一,增强自然教育发展后劲。为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目标,将自然教育课堂“搬进校园”,不定期开展进校园科普活动,向青少年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宣传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生态保护理念;根据保护区管护实际,对沿黑河湿地保护区周边15个乡镇的小学生定向开展湿地生态科普体验活动,引导他们认识身边的湿地、了解身边湿地的同时传播好湿地保护理念;通过“童言话湿地”“小小生态讲解员”等活动培养了一批“湿地小卫士”,成为了湿地保护的宣传者、带动者和践行者;2024年7月,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湿地学校”揭牌,标志着张掖湿地保护生态教育正式进入基础教育体系。
来源:张掖黑河湿地
编辑:王钰婷
审核:姚艳霞
审签:杨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