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化城镇的建设与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已经安逸于由钢筋混凝土建设成的环境之中,沉迷于数字化发展带来的虚拟世界之中。由此,疏忽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自然越来越陌生,不仅不识五谷、粮食、蔬果及其的产处,还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
然而,自然是我们生命、生活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我们心灵的滋养之处。对于孩子来说,走进自然、接触自然、认知自然、了解自然,研究自然与记录自然是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自然笔记的方式,引导孩子走进自然,认知自然、解读自然,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自然笔记的核心是科学、客观、艺术、真实对自然的观察和记录。
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点、生存智慧,动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孩子可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运作,以及动植物之间相互的协同进化关系。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辨识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感悟、热爱、顺应、保护自然的健康价值观与行为的有效路径。同时,自然笔记也激发了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自然笔记不仅是一种记录与解读自然的方式,也是表达情感、理解人生哲理的过程。
当孩子走入自然,认知自然,研究自然与亲近自然的时候,他们会因了解到各种生物的不同形态,各种颜色和神奇的生存智慧,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与伟大,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欣赏、感恩、尊重和保护自然。这种人文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1.选择题材与观察对象。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题材和观察对象,如一棵树、一只鸟或一个小动物。持续关注这个对象,记录它的变化和行为。
2.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对象的特点、习性和环境变化。可以使用文字描述、绘画或照片进行记录。同时,也要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自然笔记内容。
3. 分析与思考。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的变化规律、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和我们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可以提出疑问,寻求解答,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4. 分享与交流。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心得体会。通过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观点和知识,促进学习的深入。
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产者;是人类和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所有生命唯一生存所必须的能源;认知和了解植物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然后进一步从头到脚认知与了解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与种子),以及保护器官(毛与刺)的外部形态、颜色、味道,生长智慧和与众多动物的协同进化关系。不能仅把植物视为纯粹的外在景观,而是将其直接或间接地与我们的生活和情感发生联系。
只有建立加强植物与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生活关系的认知与了解,我们的印象才会更深刻,自然笔记的内容也会更真实,更丰富,更具特色。
开展动物类自然笔记
需要知道动物和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与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通过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生命活动。在进行自然笔记之前,要事先储备动物学方面的知识,根据动物形态、身体构造、胚胎发育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把相同或者相似的归为一类。例如: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种类;在陆生和水生方面,分成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两类;根据有没有羽毛,分为有羽毛动物和没羽毛动物。
动物类的自然笔记内容,要根据所发现和记录的不同类型的动物来进行观察记录。除了记录外部形态、颜色、行动方式、捕食方式、栖息类型、繁衍方式、哺育方式和食物之外,还要记录生活环境、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以及天敌和在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学校可以将自然笔记纳入课程体系,组织学生到自然中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绘画与文字记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与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走进公园、森林等自然环境,让他们亲自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要去观察和记录自然。在孩子的自然笔记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所见、所感、所想。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亲子之间的关系,还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社区、环保组织、基地等机构可以组织自然笔记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通过集体观察、研究、记录和分享,可以促进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自然笔记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既能帮助孩子提高科学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让我们携手共进,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自然笔记的实践中来,共同守护美丽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