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南大门西侧
联系电话:0936-6925004
邮箱:zysdbwg@qq.com

科普小鸟宝宝向你问好!你认识学校里的这些常见鸟类吗?


    今天,我们将带大家认识几位校园里的小鸟居民,开启一段迷人的旅程,带你发现校园中那些活泼可爱的小鸟们。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活,感受自然的美妙吧! 


PART 01 

   乌鸫


图片

首先登场的是乌鸫。

这个名字或许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其实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鸟类之一呢~

其貌不扬,叫声却婉转悦耳,它还是位“口技专家”,能模仿其他鸟的叫声或者环境中的声音哦!


宋代诗人文同说:“众禽乘春喉吻生,满林无限啼新晴。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群鸟声。”诗中说的就是乌鸫。

图片

乌鸫

科:鸫科

属:鸫属

学名:Turdus merula


外貌特征

体重55-126克,体长210-296毫米。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虹膜褐色,鸟喙橙黄色或黄色,脚黑色。

生活习性

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夜间受到惊吓时会飞离原栖地。

食性:

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樟籽(食后将籽核吐出)、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

图片


PART 02

灰椋鸟


图片

接下来是灰椋鸟。

这种鸟常常形成大群活动,宛如一支队伍,场面壮观,是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它们独特的外貌更是让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们充满趣味的世界吧~


灰椋鸟

科:椋鸟科

属:椋鸟属

学名:Sturnus cineraceus


外貌特征:

体长约20厘米,体羽大部分灰褐色。头顶和后颈黑色,前额和头侧白色,带有黑纹。喉和上胸灰黑色,雄鸟羽色较雌鸟深,头部黑色,头侧白色杂以黑纹,头顶具铜绿色光泽,并有一道白斑。除中央尾羽外,其余羽毛先端均具有白斑。

生活习性:

性喜成群,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息时多栖于电线上、电柱上和树木枯枝上。平原地区常结群活动,在山区多活动于开阔地段,接近农田、水田的林缘。飞行迅速,整群飞行。鸣声低微而单调。当一只受惊起飞,其他则纷纷响应,整群而起。
在中国东北、华北等北部地区主要为夏候鸟,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为冬候鸟。每年3月末4月初开始迁至北方繁殖地,秋季于8-9月份即开始集群南迁,迁徙时常集成大群。

食性:

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秋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主。

图片


PART 03

麻雀


图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麻雀这个生活中无比熟悉的伙伴~

它们虽然个头不大,却拥有着胆大、活泼的性格,总是充满好奇心,喜欢接近人类生活。别看它们个头小,但警惕性却超级高,时刻保持着对周围环境的警惕。

而且,你可别小看它们的智商哦,聪明伶俐的麻雀经常会给人们带来惊喜!更令人感动的是,它们团结一心,若有入侵者,会齐心协力赶走,展现出了强大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这群小精灵吧!


麻雀

科:雀科

属:麻雀属

学名:Old World Sparrows


外貌特征:

麻雀体长10-20厘米,体色多为棕、黑色的斑杂状。它们的嘴短而粗壮,呈圆锥状。麻雀的尾巴很短,喙短而硬。

生活习性:

麻雀喜欢在人类居住的地方活动,非常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性很高。它们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和墙洞,有时也会占领家燕的巢。在野外,麻雀多筑巢于树洞中,四季都成群活动。

食性:

麻雀的食性较杂,主要吃种子,也会吃细小的昆虫。有些麻雀如家麻雀和灰头麻雀还会吃腐肉,但大部分麻雀是杂食性的,以谷粒、草籽、果实为主。


图片

这次的鸟类介绍就到这啦!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更加了解校园里的一些可爱小精灵们,一起爱护小动物,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更多生机与活力!

温馨提示:小鸟有自己的习性和生活空间,不要随便去打扰它们,更不要随意惊吓、捕捉哦!我们是大自然的观察者,不要让自己的观察行为伤害到这些可爱的生灵,保持一份关切的心,大自然也会给你带来别样的美~



来源:贝壳生态微光

编辑:陈靖

审核:姚艳霞

审签:杨建兵



点击量: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下一篇:一图读懂 | 甘肃省《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

地址: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南大门西侧丨联系电话:0936-6925004 丨电子邮箱:zysdbwg@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622号   

    陇ICP备180042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