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张掖湿地博物馆开展“湿地‘粽’动员,童乐享自然”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粽子飘香,古风流长,为增进青少年对端午传统节日的了解,体验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融合之美,增强文化自信,6月22日,张掖湿地博物馆开展了“湿地‘粽’动员,童乐享自然”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本次活动共邀请12组家庭参加。
活动伊始,自然教育导师通过播放视频及知识竞答的方式,让孩子们系统了解端午起源历史、节日民俗活动、端午相关诗词文化等内容。并通过观看视频认识了湿地常见的植物,了解了粽子和香囊的原材料正是取自湿地的植物芦苇叶和艾草,认识到植物多样的魅力,理解了植物的艰辛成长历程及其对维持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接着自然教育导师带领孩子们来到户外认识了与端午节日有关的植物,如芦苇、艾草、马蔺等。随后,孩子们先后体验了包粽子、编五彩绳等活动,用别样的方式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认识植物多样的魅力,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日文化与习俗,也让孩子们与自然建立了深度的联结。下一步,张掖湿地博物馆将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把课堂搬进青山绿水间,让更多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自然教育服务。
供稿/编辑:王钰婷
审核:张 毅